據本地論壇的網友爆料,近幾天的暴雨,已經導致山洪暴發了。微信君記得前段時間各地都在抱怨水庫干涸成農田,如今又換了一個畫風要泄洪,只能感嘆大自然的力量無窮。

(圖片來自西子論壇)
微信君不得不想起2014年那幾場聲勢浩大的雨,十天之內把淡水城淹了三次,簡直是不堪回首↓↓↓

(水面上漲三倍,變成孤島的棕櫚島)

(市政府附近被淹沒的街道和車輛)

(著名的淡水草洋“洪澤湖”景區)
因此我們在今年的雨季,應該做好防雨防洪的準備工作,當然還要提防緊近年來頻發的被困車廂淹沒的悲劇。認識好以下幾點,你可以更加安全!

車門是最佳逃生通道
手動式的車窗的確不受浸水影響,可搖下車窗逃生。電動車窗則受浸水深度的影響,可能出現失靈。而大部分車除了車門中控鎖外,每個車門都有獨立的保險扣,這是個機械裝置也不受浸水影響,車上各個位置的乘員都可自主打開這個鎖扣,因此選擇車門逃生是最佳渠道。第一時間打開中控車門鎖非常必要。
逃生錘不是萬能的
網上熱賣的逃生錘并非萬能,除非萬不得已最好不用。因為在狹小的車廂內擊破車窗鋼化玻璃的難度極大,還會耽誤寶貴的逃生時間。
如果使用逃生錘,車內水位已經高過車窗,車內外水壓差變小,此時用逃生錘擊打車輛側車窗的邊角處,易于擊碎玻璃。擊碎玻璃后記得用逃生錘將碎玻璃周邊都刮一圈,以免逃生時被玻璃尖角扎傷。
切記,擊打車前擋玻璃絕非最佳選擇,因為前擋是中間夾膠的雙層玻璃,擊碎難度非常大。
尋找浮生物
對于那些不會游泳的車主來說,當車體落水后,漂浮是水上求生必備的技能,車主應選取最省體力的“水母漂”式,也就是吸氣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,四肢自然下垂,似水母般靜靜漂浮在水面。假設是穿著長袖衣,可在水面吸氣后低頭將氣由上衣衣襟吹入衣內,雙手抓緊衣襟,防止空氣外泄,可在衣服肩背部形成氣囊。
擋風玻璃難敲破 逃生首選敲側窗
在車輛落水的情況下,究竟是從側門逃生,還是從天窗逃生,還是從后備廂逃生,哪里是第一選擇?多位汽車工程人員昨天均表示,從側門逃生是第一選擇。
如果車輛墜入湖中或深水中。首先應解開安全帶,打開車門。因為采用側門逃生是最安全快捷的方式,汽車落水后,不會瞬間沉到水底。如果車門已經打不開,則應用安全錘敲打玻璃的邊緣和四角,尤其是玻璃上方邊緣最中間的地方,一旦玻璃有了裂痕,就很容易將整塊玻璃砸碎。在窗戶破碎時,碎玻璃會連水沖入車內,要注意避免劃傷。因側車窗比前后擋風玻璃厚度小,所以要敲破玻璃時首選是敲打側窗玻璃逃生。
行駛中遇積水 應先弄清水深再通過
車窗加壓實驗顯示,在汽車沉入水中時,無論是電動車窗還是手動車窗,只要車內還有空隙,就無法打開。當然,如果沒有及時開窗,也可以通過一些專用工具,比如用破窗錘來擊碎車窗玻璃,讓水盡快進入車內,增加逃生機會。但經測試,猛踢、手握鑰匙、用手機砸等其他方式無法打破玻璃。
只有當車內充滿了水,車門兩側壓力相等時,才有可能打開門。如果不打開車窗,水流進車內的速度較慢,車內的人會很容易溺水。如果車輛在沉沒的過程中能快速打開(破)車窗,就可以讓水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車內,達到車內外壓力平衡的狀態也是最快的,車內人員更容易逃生。 |